Made in USA? 知名品牌商的AB测试给出答案-拮据和贫穷的区别

admin 2025-07-06 8次阅读

  全球知名品牌、美国顶级过滤式淋浴器厂商阿芬那公司(Afina Corporation)最近拿他们号称能过滤掉98%有害物质的旗舰产品,做了关于美国关税战中产品销售的AB测试,想看看美国消费者的反应。结果大出意外(或正如所料),那些高喊“愿多付钱支持美国造”的美国消费者们,根本不愿购买“美国造”。

  当我们将旗舰产品的美国制造版本定价为比中国制造版本高出 85% 时,25,650 名顾客有意愿用钱包投票。结果如下。

  我们最畅销的型号在亚洲(中国和越南)制造,售价 129 美元。但今年,随着关税从 25% 飙升至 170%,我们开始思考:我们能否在保持利润率的同时,将制造业务迁回美国,以维持运营?

  值得一提的是,我们的大部分过滤材料 (KDF-55) 都来自美国。所以从技术上讲,我们只有部分材料来自亚洲。

  我们找到了一家美国供应商。新产品的生产成本几乎是我们的三倍。为了维持利润,我们不得不以 239 美元的价格出售。

  我们创建了一个如下秘密登录页。产品和设计完全相同。唯一的区别是什么?一个标着“亚洲制造”,售价 129 美元。另一个标着“美国制造”,售价 239 美元。

  (译注:从该表看,有意愿购买的访客共25650人,其中有3560人将亚洲产品放入购物车,而只有24人将美国产品放入购物车。最终亚洲产品的实际购买量为584个,美国产品的实际购买量为零。)

  我们测试了所有东西:颜色、文案、布局。我们连续几天运行,并尝试了各种流量来源。每次结果都一样。

  我们原本希望顾客会用他们的钱来支持美国劳工。但当面临真正的购买抉择时而非调查问卷或一般评论时,他们却并没有这样做。

  这不是他们的错。大多数人都捉襟见肘。他们处处感受到通货膨胀:汽油、食品杂货、抵押贷款。“支持美国制造业”成了大多数人负担不起的奢侈——即使他们想这么做。

  像我们这样的小品牌希望在这里(美国)生产。我们愿意为此投资。但如果没有消费者激励措施、自动化和贸易政策方面的重大转变,这种算计就行不通。对我们来说如此,对我们的顾客也是如此。

  如果政策制定者和专家想要重建美国工业,他们需要面对这个事实:理想主义并不总是能经受住价格标签的考验。